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贸易

  • “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构建及其经济效应模拟

    许培源;罗琴秀;

    构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是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中之重。文章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各次区域参与贸易一体化的差异化条件,探索自由贸易区网络构建的思路与路径,并运用GTAP模型模拟不同构建路径和阶段的经贸效应。研究发现:应以次区域为基础,以各次区域的核心国家或区域组织为突破口,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先行实现各次区域一体化;然后短、中、长期任务相结合,分步推进,推动跨区域融合;最终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多层次、广覆盖、高质量的"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网络的构建对沿线各次区域的GDP、社会福利和进出口贸易等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先行者具有先动优势,有利于中国的产业转型和各次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但不同构建路径和阶段的经贸效应差异显著。

    2020年12期 v.36;No.288 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国际经贸论坛

  • CPTPP+数字贸易规则、影响及对策

    李墨丝;

    在美国的积极推进和强势引领下,从CPTPP到USMCA,再到《美日数字贸易协定》,CPTPP+数字贸易规则逐步形成,不断推高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水平。CPTPP+数字贸易规则的重点是与数据流动、数字技术、数字税收有关的规则。不断深化的跨境数据自由流动和禁止数据本地化等规则,将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政府获取数据等方面对中国带来重大挑战。中国应当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对标CPTPP+数字贸易规则,加强数字贸易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内改革开放与全球改革同步进行。

    2020年12期 v.36;No.288 2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人民币汇率、进口中间品投入与企业出口价格传递效应

    黄倩;宋鹏;李雨浓;

    随着人民币汇率变动更加富有弹性以及全球化产业链的深刻变化,研究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以及进口中间品投入对汇率传递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00~2010年企业-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企业主动降低出口产品价格。同时,进口中间品投入的增加会提高企业汇率弹性,导致企业更大幅度地调整出口产品价格来应对汇率变动的影响。第二,企业所有制、出口方式、产品技术以及出口目的地等均会影响汇率弹性。第三,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提高了汇率传递效应;相较于贬值,人民币升值的汇率传递效应略高;相较于汇率小幅波动,大幅波动时汇率的传递效应较高。

    2020年12期 v.36;No.288 3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国际经贸规制与全球经济治理

  • 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制定的影响因素与启示——基于ACTA谈判的双层博弈分析

    徐元;

    在国际知识产权造法活动中,不同的知识产权协定经历了不同的谈判历程,结局也大相径庭,有的取得了成功,有的却功败垂成,那么,是什么力量决定了知识产权国际谈判的命运呢?这一问题单纯从法学角度显然无法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需要借助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工具进行跨学科分析。文章尝试运用国际关系中的双层博弈理论,以《反假冒贸易协定》(ACTA)为实证案例,从选民的偏好和权力分布、国内政治制度、不对称信息、政治显著性等方面对ACTA的谈判和批准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探寻影响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制定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充实和丰富国际关系研究案例库,并对未来国际知识产权秩序构建和我国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2020年12期 v.36;No.288 5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革新与探索——以RCEP的构建为例

    杨娜;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着疫情下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热点地区的经贸投资活动难摆脱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等诸多困境。既有治理机制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新挑战,国际社会迫切要求创建更加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新机制,使其致力于互利共赢协同合作,兼顾效率与代表性。由地区层面制度构建逐步扩展至全球是当前治理机制革新的优先思路。地区经济治理新机制构建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推进着力于东盟牵头和平衡、地区大国合力推动协议达成,创建东亚特色的新规则和新发展模式,保证制度规范的全面性和较高标准,兼顾"开放"和"限容"。构建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路径包括,找寻成员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平衡国家治理与国际治理,增强治理弹性,基于地区共同利益探寻"亚洲方案"等。

    2020年12期 v.36;No.288 6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粤港澳大湾区专栏

  •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的检验

    申明浩;谢观霞;楚鹏飞;

    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对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分析该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渠道。实证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通过财政扶持渠道和金融支持渠道实现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就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异质性而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对非国企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影响更为显著。文章通过安慰剂检验、替换被解释变量、采用Tobit模型及缩小样本量的方式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利用可观测变量度量未控制因素带来偏误的可能性,进一步减轻遗漏变量可能带来的内生性问题。

    2020年12期 v.36;No.288 8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 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学内涵——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视角

    陈林;陈美莲;刘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次点面结合的顶层设计。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早期经验来自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但无论是大湾区抑或长三角,针对这些庞大城市群建设所包蕴的经济学内涵却一直缺乏研究。为此,文章尝试通过阐释聚落、城市及国家的形成机理,基于交易成本视角衍生出湾区经济带的经济学内涵。研究发现,湾区经济带的产生不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且是侧重于交易成本的经济规律使然。湾区经济带作为一个中观存在,属于城市演进的高级阶段,弥补了城市与国家之间的治理环节,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具体可表现在地域规模、区域治理、语言种类、文化差异、交通便利性等方面。

    2020年12期 v.36;No.288 9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刊名: 国际经贸探索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主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小16开
ISSN: 1002-0594
CN: 44-1302/F
邮发代号: 46-28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国际经贸探索
创刊时间:1985
本刊一直入选: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访问量:488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