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贸易

  • 中国分行业总出口的分解——兼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与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

    张志明;代鹏;

    文章借鉴Koopman et al(2014)和Wang et al(2014)构建总值贸易核算框架的思想,给出了一个从行业层面分解中国总出口的核算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s),将中国21个行业的总出口(gross exports)分解为7个增加值和重复核算部分,并构建了5个与增加值出口相关的测量指标,以此来判定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结果表明,无论从静态还是从比较静态视角来看,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变动幅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从动态视角来看,各行业的增加值出口率及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出相似的变动趋势。

    2016年08期 v.32;No.236 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中韩FTA对东亚的经济影响——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

    侯丹丹;

    基于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及中韩FTA的实际降税幅度,分析中韩FTA对东亚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中韩FTA将对中国大陆、韩国带来正的经济效应,且韩国的经济改善幅度要大于大陆,但东亚其他经济体将遭受经济冲击,其中,台湾、日本所受冲击将更为显著;大陆的渔业、采矿业、食品加工业、制造业以及韩国的制造业将受益于中韩FTA的建立,出口普遍增长;东亚其他经济体的产品出口所受影响会有所不同,但出口受阻较为严重的经济体为香港、日本、台湾。

    2016年08期 v.32;No.236 15-2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国际经贸论坛

  •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高度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

    申明浩;卢小芳;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的矛盾日渐突出,制造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复杂境地。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造业产业高度化。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份2003~2013年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高度具备显著的正向提升效应;但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表现出由不显著到正向显著的动态变化趋势;拓展模型证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高度外溢作用的发挥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和市场自由化程度的影响。

    2016年08期 v.32;No.236 2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基于生态足迹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变化——以中国原木进口为例

    陈伟;宋维明;

    文章根据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结合国际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的概念,提出生态比较优势假说,构造了RCF指数,利用2011年的数据验证假说,同时利用1996年~2013年的数据构建生态比较优势贸易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比值对中国原木进口有一定的影响,RCF的增长率越大,中国从其进口原木的增长率也相应变大。最后从生态比较优势形成的角度,对中国林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2016年08期 v.32;No.236 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国际经贸规制研究

  • 美国内陆自由贸易区监管模式及发展研究

    付亦重;杨嫣;

    美国自贸区不仅数量多且发展较为成熟因而受到各国关注,其分布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沿海港口,也覆盖了内陆各州。其发展模式和自贸区管理体制,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是内陆各州自贸区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并对内陆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绝大多数是内陆地区,如何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内陆自贸区之路,美国内陆自贸区的发展及监管模式值得研究和借鉴。

    2016年08期 v.32;No.236 5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中国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指数与贸易效应研究

    李海莲;韦薇;

    中国已签署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原产地规则的结构特征与限制效应(包括行业限制效应)具有一定差异,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水平对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区域贸易约束效应,而累积条款则具有一定程度的区域贸易创造效应,因此有必要通过原产地判定标准及其采用方式的合理选择来确定优惠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水平,并逐步采用更为便利的累积规则和原产地证书签发制度,提升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构建更高效的全球和区域价值链,促进我国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2016年08期 v.32;No.236 6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国际金融与投资

  • 中国投资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分析

    黄亮雄;钱馨蓓;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全球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文章采用"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VAR模型,验证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统计上显著提高了沿线国家的人均实际GDP,该影响效应能持续7年左右,并在2~3年后达到峰值。自2003年以来,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合共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仅约为2%,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8%,中国的推动作用有待加强。同时,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越好,越能吸引中国的投资,中国企业决定是否向沿线国家投资及投资额的大小,一般会考虑沿线国家最近10年左右的经济发展情况。

    2016年08期 v.32;No.236 7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 基于CSSCI的1998~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文献计量研究

    吴小节;曾华;

    基于CSSCI 1998~2015年有效文献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关键词、发文作者和机构、被引文献、被引作者和被引期刊六个维度对中国OFDI领域研究态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OFDI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区位选择、产业选择和结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等;研究作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太紧密;Dunning,Buckley,Kogut,程惠芳,赵伟,项本武等学者及其文献是高影响力的作者和文献;《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世界经济研究》、《经济研究》是高影响力的传播载体。通过对中国OFDI领域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为该领域的研究者对该领域研究的情况提供了借鉴。

    2016年08期 v.32;No.236 9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 下载本期数据

刊名: 国际经贸探索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主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小16开
ISSN: 1002-0594
CN: 44-1302/F
邮发代号: 46-28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国际经贸探索
创刊时间:1985
本刊一直入选: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访问量:57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