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贸易

  • 中国增加值出口规模测算与行业结构解析

    髙敬峰;

    增加值贸易核算以全球价值链为研究视角,考察一国或地区生产的增加值通过各种路径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最终消费品的状况。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的中国增加值出口规模呈上升趋势,1995~2011年的增加值出口比例变化显示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强度不断增大,出口行业结构变化是该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中国应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生产价值链合作,重视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015年03期 v.31;No.219 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 中国对外贸易内部空间格局的演变——基于1994~2012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胡伟;张玉杰;

    长期以来,中国奉行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2013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且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然而我国的外贸空间格局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深入掌握我国外贸内部格局的时空变迁规律与趋势,对我国推进外贸转方式、调结构,以及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对外贸易战略的实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1994~2012年我国各省(市/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置分析与外贸重心模型,对我国对外贸易内部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系统揭示了我国外贸内部空间格局的时空变迁。

    2015年03期 v.31;No.219 1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经济影响——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的分析

    杜威剑;李梦洁;

    运用局部均衡模型,从6分位产品层面模拟不同关税策略情形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的贸易效应以及本国经济效应,并分析各国最优的关税策略。研究表明,自贸区建立后中国受到严重冲击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工业用制成品、资本品以及能源类产品,日韩贸易转移效应显著的产品为工业品。综合考虑福利效应和贸易效应,日韩两国最优策略为直接采取零关税;对中国而言,在同期形成中日韩自贸区的情形下,直接实行零关税对于中国福利的改进是最为有利的;若在中韩或中日自贸区基础上逐步形成中日韩自贸区,中国的最优关税策略为逐步减税。

    2015年03期 v.31;No.219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经贸论坛

  • 寻租腐败与中国企业出口:促进还是抑制

    刘锦;王学军;

    转型经济体中,由于公平竞争机制的缺失,企业热衷于寻租腐败活动,其寻租能力成为企业异质性特征之一。那么,在新新贸易理论视角下,企业的寻租腐败活动是促进还是抑制了其出口呢?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寻租腐败支出越多的企业,其出口越少。这一结论不因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所在地区和企业规模而改变。此外,我们还发现,腐败对企业出口活动的抑制效应在中西部省区和小规模企业中更为强烈。

    2015年03期 v.31;No.219 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 碳关税、出口补贴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竞争力——基于Bertrand模型的研究

    詹政;

    以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为现实背景,建立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重点探讨了当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时,发展中国家出口补贴、技术研发补贴等贸易激励政策的选择及其对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文章认为,出口补贴能够提高本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最优出口补贴率随着发达国家碳关税的增加而增加;当政府对国内垄断厂商研发进行补贴时,国内垄断厂商的最优研发投入、最优产量以及最大化利润等变量都随着政府研发补贴率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2015年03期 v.31;No.219 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 香港与中国内地转口贸易的利益及地位分析

    黄卫平;赖明明;

    文章分析研究香港与中国内地转口贸易中的利益,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转口贸易是香港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形式;香港在1990~2012年期间在与中国内地转口贸易中获利高达62186.32亿港元;香港与中国内地的转口贸易占香港整体转口贸易的比重大;中国内地是香港转口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5年03期 v.31;No.219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联动

    陈伟光;

    与现有的国际和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相比较,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不仅表现为高度的开放性,而且突出表现为合作领域、合作制度、合作目标的多样性与多重性。海上丝绸之路是当前中国实施协同性、创新性、积极防御型战略理念和行动方案的重要载体,其战略实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联动,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层面的互联互通,推动政策、制度和规则层面的务实合作,降低区域交易成本,加强区域认同与战略捆绑,提升区域合作的战略效应与经济绩效,建构区域合作新格局与区域治理新机制。

    2015年03期 v.31;No.219 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国际经贸规制研究

  • 环境产品谈判现状与中国谈判策略

    屠新泉;刘斌;

    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环境产品和服务(EGS)首次作为独立的产品和服务问题子集,被纳入谈判议程。之后,WTO框架下的环境产品谈判因缺乏有效定义与成员国共识的情况下停滞不前。但由于环境产品问题受到全球广泛关注,以APEC环境产品与服务的合作承诺为基石,达沃斯论坛诸边谈判倡议的添薪加火,再加上"后巴厘"工作计划的激烈讨论,以APEC清单为基础的环境产品协议谈判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中国环境产品出口增速加快且潜力巨大,通过产品竞争力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在APEC的54项环境产品清单中优劣势明显。在充分了解中国环境产品发展状况与竞争力的基础之上,中国应制定灵活主动的谈判策略,提升中国的谈判话语权,平衡多方利益,最终实现WTO框架下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

    2015年03期 v.31;No.219 8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 利益集团影响下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来自工业行业的证据

    顾振华;沈瑶;

    文章以"保护待售"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两阶段非合作博弈模型,考察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背后的利益集团影响,并且利用2004~2013年工业行业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反倾销和反补贴领域,各行业中确实存在能够影响政策的国内外利益集团;他们的影响方式分别是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和外国政府的政治压力;如果某行业存在能够影响政府的国内利益集团,则其将会获得较高的贸易保护;如果存在能够影响政府的国外利益集团,则其将会更偏向自由贸易。中国政府制定贸易政策时兼顾社会福利和利益集团利益。

    2015年03期 v.31;No.219 9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国际金融

  • 金砖国家金融市场极端风险的净传染效应——基于空间计量分析

    刘湘云;陈洋阳;

    在经济全球化及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各国金融市场极端事件频频爆发,由于投资主体的非理性预期、恐慌心理蔓延、资产抛售的羊群行为等所造成的极端风险净传染,最终会导致不同国家金融市场表现出过度协同效应。文章首先从国家组群视角探究金融市场极端风险溢出的净传染机理,然后构建基于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制度相似性两类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模型,最后将2006年至2013年样本数据分为四个阶段实证检验金砖国家之间是否存在金融市场极端风险净传染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面临发达国家极端金融风险源的冲击下,由于国际金融市场恐慌心理传播导致的投资者信心丧失、主观预期反转、风险偏好变迁造成对金融资产的羊群式抛售行为,金砖国家间金融市场极端风险可能存在净传染效应,但不同阶段结果会有所区别。具体来说,第一阶段只表现出基于空间地理关系造成的净传染,在第三阶段基于空间地理关系和经济、制度相似性造成的金砖国家间金融市场极端风险的净传染均存在,而在第二、四阶段并不存在基于空间距离、经济制度相似性所带来的金融市场极端风险的净传染现象。

    2015年03期 v.31;No.219 10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 下载本期数据

刊名: 国际经贸探索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主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小16开
ISSN: 1002-0594
CN: 44-1302/F
邮发代号: 46-28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国际经贸探索
创刊时间:1985
本刊一直入选: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访问量:42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