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贸易

  • 亚洲三角贸易模式与中国的贸易增长

    文东伟;

    文章从亚洲三角贸易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贸易增长的来源,并揭示了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真相。研究发现,亚洲三角贸易模式夸大了中国出口和贸易顺差的规模。通过参加亚洲三角贸易模式,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通过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在中国建立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将其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转移为中国对欧美的贸易顺差,扩大了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

    2012年07期 v.28;No.187 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 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的动态与前景分析

    黄春全;司伟;

    近几年来,中国与印度的农产品双边贸易发展较快,不断增长的趋势明显,但双边贸易的不稳定性与不平衡性亦显得尤为突出。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出口集中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中印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现状、产品结构、发展趋势等问题。研究发现:中印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出口集中度高、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优势农产品差异明显、双边贸易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巨大等特征。

    2012年07期 v.28;No.187 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 世界主要国家玉米贸易增长的影响分析

    贾伟;秦富;

    文章通过对1991~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玉米贸易数据进行比较,利用CMS(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影响世界玉米贸易的主要国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世界主要玉米市场的贸易伙伴数在逐渐增加,主要贸易伙伴较为稳定,玉米贸易结构较为稳定;世界玉米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对于世界玉米进口需求的持续增长,市场效应并没有对世界主要国家的玉米贸易产生一致性影响,竞争力效应对于世界主要玉米贸易国家而言,正在逐步由负到正转变;2006年以后,需求效应、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对于世界主要玉米国家贸易的影响基本为正。对世界主要玉米国家贸易的分析,将为中国玉米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2012年07期 v.28;No.187 2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经贸论坛

  • 从国外部门角度对战前日本总供求态势的研究——基于M-L条件和贸易条件学说的分析

    张乃丽;刘巍;

    对日本1900~1937年宏观经济的数量分析表明,Ex+|Em|=0.74<1,即不能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同时,日本的贸易条件与贸易收支为弱正相关,即如无政府干预,贸易收支的改善则依赖进出口物价而不是进出口物量。因此,数量分析支持日本的总供求态势属"供给约束型"的逻辑结论。笔者认为,分析战前日本宏观经济运行时,不应使用以"需求约束型经济"为上位前提的理论框架,特别是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

    2012年07期 v.28;No.187 38-4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转型期纵向交易关系治理的决定因素——基于外资供应商与中国供应商视角的比较研究

    袁静;

    文章探讨了资产专用性和交易依赖性对纵向交易关系治理的影响,以及产业和制度环境对关系治理选择的作用。通过对110家供应商的问卷调查,实证结果发现,资产专用性、交易依赖性是企业间关系治理的主要考虑因素;制度环境不完善使得供应商更不愿采用关系手段。进一步对样本企业按照中国和外资分组后,结果显示,用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中国供应商的关系治理选择更适合,而资源基础观则更符合外资供应商的决策方式。

    2012年07期 v.28;No.187 4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 内陆省市承接沿海外向型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基于外向型产业梯度的研究

    薛漫天;何玉梅;

    依据多层面的数据和面板数据计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外向型产业梯度的指标体系,评估各行业各省市的外向型产业梯度分值;筛选从沿海内迁的制造业出口企业,统计这些企业迁移发生时的外向型产业梯度势差;依据上述梯度势差和外向型产业梯度的分值,推算了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五省适宜承接的外向型产业。

    2012年07期 v.28;No.187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朱惠;

    农产品在广东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目前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现状的分析,发现广东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在谷物、肉类和水果蔬菜上存在竞争优势,在农机产品、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合作和海产品上存在互补性差异,据此从政府、农业企业、贸易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2012年07期 v.28;No.187 6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国际金融与投资

  • 外资并购中国上市企业的动因研究——基于目标企业的视角

    袁奋强;

    文章以1998~2007年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事件为研究样本,从目标企业的视角分析了外资并购的动因。研究发现:外资并购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形成了财务协同效应,所以财务协同效应应该是外资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外资并购并非持投机性的动机,而应该是以投资性并购为主要动因;作为投资性的外资并购,外资在快速进入东道主国市场后,具有雪藏目标企业品牌、推广自有品牌的动机。

    2012年07期 v.28;No.187 7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 创业风险投资辛迪加的形成因素及其政策启示

    左志刚;

    投资辛迪加作为创业风险资本的一种有效联盟方式,在推动创投行业发展进而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创投辛迪加形成问题的国外研究未能取得一致结论和国内研究缺失,文章对我国创投辛迪加形成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辛迪加并未被创投公司作为一种分散风险的投资策略,在创投辛迪加形成中,起促成作用是投资者的资源压力和投资者之间的资源互补性,以及项目的相对成熟性,这对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联盟实践和当局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2年07期 v.28;No.187 9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国际经贸法规


刊名: 国际经贸探索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主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小16开
ISSN: 1002-0594
CN: 44-1302/F
邮发代号: 46-28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国际经贸探索
创刊时间:1985
本刊一直入选: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访问量:55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