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贸易

  • 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0年中国与非洲25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高金田;刘冬;

    文章运用G-L指数和GHM分类方法,通过对2000~2010年中国与非洲2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各国来看,中国与非洲12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趋势明显;而从农产品各章目来看,中非农产品贸易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GHM分类方法显示中非农产品贸易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特征。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市场结构与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关系,而人均收入差异、国家贸易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012年06期 v.28;No.186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入世十年来中国与LDC国家贸易新发展及展望

    肖艳;张汉林;

    中国与最不发达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但是针对中国在这些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活动的指责声日益高涨,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之际,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美国以及欧盟与最不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商品结构的演变,发现中国自LDC国家的进口商品结构严重偏向于资源类商品的事实,探讨了中国在未来经贸合作中更应注重对LDC国家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及中方的投资开发行为应遵循的原则,从而构建新型的双边经贸合作前景。

    2012年06期 v.28;No.186 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俄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研究

    张英;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俄双方政治互信升级,两国建立了更为密切、全面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文章基于较长时间跨度(1989~2010年)中俄双边贸易相关数据构建贸易引力扩展模型,研究两国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潜力问题,并提出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完善贸易制度安排;强调各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构建中俄自由贸易区;加强双边经贸结构调整,培育新兴贸易形态。

    2012年06期 v.28;No.186 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经贸论坛

  • 全球要素分工与中国出口贸易利益研究

    林玲;余娟娟;

    文章利用贸易附加值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部门及细分行业在1994~2008年间出口贸易利益水平,并进行总量与行业的趋势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近十几年来的总出口附加值比率长期锁定在[30.31%,36.41%]区间内,均值为32.98%。在细分行业中,加工贸易特征明显,尤其是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的贸易附加值比重相对更低。

    2012年06期 v.28;No.186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 发达国家第二产业生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

    马风华;

    文章利用20世纪70年代初至2005年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5个发达国家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发达国家第二产业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结构及影响。分析发现,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生产服务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服务业占生产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服务投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实物投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其中商务服务、批发零售服务、交通运输服务、金融保险服务是第二产业生产服务业的重要构成部分。

    2012年06期 v.28;No.186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粤港澳台经济合作

  • 汇率对香港与内地服务业FDI流入的影响——基于不同贸易提供方式的分析

    宋爽;

    在人民币汇率改革和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剖析影响服务业FDI的国际因素显得尤为必要。文章尝试建立一个适用于服务业FDI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香港对内地服务业FDI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对以跨境交付为主要贸易提供方式的服务业,人民币升值会抑制FDI,升值幅度增加会加剧这种负作用;对以商业存在为主要贸易提供方式的服务业,人民币升值同样会抑制FDI活动,但对未来汇率的升值预期,可能会导致FDI活动的提前进行。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服务业吸引FDI的政策建议。

    2012年06期 v.28;No.186 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 论人民币升值对澳门经济的影响效应

    陈章喜;刘炫妤;

    中国内地经济参数的变动,形成影响澳门经济运行轨迹的一系列变量。中国内地自2005年7月开始实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币升值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影响,引发了澳门产业发展的新变化。基于此,文章以人民币汇率变动参数作为切入点,从澳门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博彩旅游业、建筑地产业、金融业、出口加工业)的角度,采用回归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分别就人民币升值对澳门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影响效应进行模型拟合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对澳门经济存在显著影响。

    2012年06期 v.28;No.186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国际金融与投资

  • 跨境贸易计价货币选择理论:文献综述

    罗忠洲;

    从传统的计价货币选择理论入手,对有关国际贸易计价货币选择的文献进行综述。研究发现,货币的交易成本、产品的需求弹性、预期利润、讨价还价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是国际贸易中企业计价货币选择的微观影响因素;而通货膨胀高低、货币供给波动大小和汇率波动程度是宏观影响因素。在微观企业计价货币选择的决策中融入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以及微观企业时间序列数据的挖掘是未来计价货币选择理论的研究方向。

    2012年06期 v.28;No.186 7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国外农业保险经验借鉴与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

    陈德萍;

    我国是自然灾害高发地区,农业的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政府已经逐渐认识到开展农业保险尤其是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从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国试点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应借鉴国外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即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工作,建立"政府支持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组织,建立"三级"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补助力度,设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等。

    2012年06期 v.28;No.186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国际经贸法规

  • 基于对等原则的上游补贴规则运用探析——以对欧美反补贴救济为样本

    李仲平;李炼;

    在法律法规未明文规定上游补贴规则的情况下,我国商务部直接运用他国相关规则进行反补贴救济,其法理依据只能是国际法上的对等原则。但在欧美对华反补贴并未适用上游补贴规则的前提下,我国在对欧美反补贴救济中运用该规则并不符合对等原则的一般适用条件。而在对WTO成员适用对等原则时,还有可能不符合对等原则的特殊适用条件。尽管作为一种策略选择,我国在寻求缓解国际贸易摩擦的过程中仍可灵活运用该原则,但前提是必须注意把握对等原则的适用边界和WTO的基本精神,追求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国家利益最大化。

    2012年06期 v.28;No.186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探索与争鸣

  • 全球价值链的新趋势、新平衡与关键命题

    王中美;

    全球价值链对国际贸易和增长的影响,在近20年又有新的变化。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两种动力——为了更低成本的供应链转移和为了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其交相作用使得全球价值链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任何一方面的力量都不应当被夸大。区域集聚效应使得亚洲成为全球产业链的关键区域,即平衡的中心点。对那些希望从效率驱动阶段进到了创新驱动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前的另一动向是,离岸服务是前景巨大的新市场。

    2012年06期 v.28;No.186 10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下载本期数据

刊名: 国际经贸探索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主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小16开
ISSN: 1002-0594
CN: 44-1302/F
邮发代号: 46-28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国际经贸探索
创刊时间:1985
本刊一直入选: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访问量:4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