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贸易

  • 中国入世后十年的六大挑战与应对

    薛荣久;

    文章主要论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十年遇到的挑战与应对,由六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世贸组织受到严峻的挑战与应对,提出五大挑战与四条应对措施。第二部分是对中国期望加高和竞争加强的挑战与应对,提出三大挑战与五项应对措施。第三部分是中国贸易发展基础不牢的挑战与应对,提出九大挑战与四项应对措施。第四部分是世贸组织规则掌握与运用欠缺的挑战与应对,提出六大挑战与六项应对措施。第五部分是整体应对机制相对落后的挑战与应对,提出四大挑战与三项应对措施。第六部分为世贸组织研究与人才匮乏的挑战与应对,提出三大挑战与两大应对措施。

    2012年03期 v.28;No.183 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政策实证检验

    陈明艺;陈飞;

    文章以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纺织服装业为研究对象,采用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的样本数据,对该产业出口退税率变动和月度贸易顺差增长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政策失效。基于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原因后提出了政策建议,认为转变出口退税政策的目标为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附加值,这不仅是保证今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而且是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必要之举。

    2012年03期 v.28;No.183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我国大宗商品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与最优出口关税——以稀土为例

    周晔;王万山;

    出口税作为最常用的一种出口限制措施近来在各国贸易政策中屡见不鲜。现有文献对依据"勒纳对称定理"得到的最优关税结论存有异议。文章首先研究了大国作为唯一出口国情况下最优出口关税的决定,认为已有文献关于最优出口税结果不同的根源在于假设差异所致,然后,分析了非唯一出口国情况下大国最优出口关税的决定,最优出口关税和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本国出口所占世界市场份额和其他出口国的供给弹性有关,最后,以稀土为例,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我国稀土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并得到了我国稀土出口的最优关税。

    2012年03期 v.28;No.183 26-3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经贸论坛

  • 美中贸易逆差的根源与实证分析

    李玉梅;桑百川;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中贸易逆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中贸易逆差根源在于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是国际产业分工深化和美国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并非汇率问题,即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1)美国贸易逆差与美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扩大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关。(2)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同时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美中贸易逆差随着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

    2012年03期 v.28;No.183 35-4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中国内地与香港商品市场一体化测度研究——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例

    张应武;

    采用世界主要城市物价指针数据库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香港一篮子商品零售价格数据测度了中国内地与香港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研究表明,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商品价格差异在逐步缩小,市场呈现一体化趋势,而且CEPA的实施更加推动了两地商品市场一体化进程。随着CEPA的推进,中国内地与香港将从合作走向融合并最终实现市场的大一统。

    2012年03期 v.28;No.183 4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国际金融与投资

  • 人口年龄结构对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孙丽丽;

    文章通过建立三期世代交叠模型并加入遗产因素,尝试从人口年龄结构的角度研究了外汇储备增长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外汇储备规模与少儿抚养负担率负相关;与老年抚养负担率正相关,而与利率正相关,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这三个因素将对外汇储备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2年03期 v.28;No.183 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的投资合作——中国OFDI视角

    黄荣斌;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是21世纪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重大事件。文章通过"后危机时代"的新、旧全球化对比,探讨了中国OFDI在金砖国家务实合作中的可能性和现实选择。在梳理有关FDI流动影响因素的文献之后,重点分析了金砖国家在吸收中国OFDI上的潜力和机遇、问题与挑战。结合中国OFDI的投资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金砖国家经济关系良性互动的四点结论。

    2012年03期 v.28;No.183 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深度一体化——制度环境与制度距离的视角

    胡超;王新哲;

    通过关税的不断减让,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伴随关税的持续降低,其对贸易的促进作用终究有限。后自贸区时代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深度一体化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基于一国制度环境及国家间的制度距离会对贸易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以2002~2009年中国-东盟七国双边贸易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及双边国家间的制度距离对中国-东盟七国间的贸易的确具有显著影响。当前各国间较大的商务制度环境差异意味着后自贸区时代通过加强国家间的双边合作和政策协调,以及自身市场化改革、转型,通过缩小国家间的制度距离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向深度一体化迈进具有较大的空间。

    2012年03期 v.28;No.183 7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国际经贸法规

  • 非WTO国际法规范适用于WTO文化贸易的可行性——以中美文化产品案的法律适用问题为视角

    张帅梁;

    WTO法律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法律怪圈,非WTO国际法规范在理论上具有适用于WTO案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实践中WTO争端解决机构也曾适用非WTO国际法规范解决成员方的贸易争端。适用的渊源包括一般法律原则和国际条约,适用的方式包括直接适用和"作为解释的证据和材料"。而中国在中美文化产品案中的败诉凸显出WTO的文化贸易立法不具自足性,无法保证成员有效维护本国文化主权。在WTO现有文化贸易立法之外,存在适用《文化多样性公约》等非WTO国际法规范的可行性。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处于国际文化贸易弱势地位的中国具有另辟蹊径的现实意义。

    2012年03期 v.28;No.183 8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实证分析——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研究

    田东文;姚微;

    文章在企业异质性视角下,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2004~2007年中国制造业29个子产业出口的因素。研究表明多数子产业同质性程度较高,产出和出口主要集中于众多中小企业。考虑企业异质性情形下,产业内出口规模对贸易壁垒引起的贸易成本变化更加敏感。研究也发现较之距离缩短,技术性贸易措施减少引起的贸易成本降低有更明显的贸易促进效应。

    2012年03期 v.28;No.183 9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下载本期数据

刊名: 国际经贸探索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主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小16开
ISSN: 1002-0594
CN: 44-1302/F
邮发代号: 46-28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国际经贸探索
创刊时间:1985
本刊一直入选: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访问量:4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