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探索

学术交流

国际贸易

  • 产品内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差异性研究——基于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视角

    范爱军;李菲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国际分工的日益加深,对外贸易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更加突出。不同贸易模式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存在差异,一般贸易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加工贸易则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理论部分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两种贸易模式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同影响。实证部分采用协整的分析方法证明了结论。最后针对上述研究做出总结性评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2011年04期 v.27;No.17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我国各行业国际产品内贸易发展水平——基于垂直专业化指数法的测算

    刘利民;崔日明;

    当前国际产品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测度主要包括联合国广义分类法(BEC)、加工贸易替代法以及垂直专业化指数法(VSS)。以VSS方法计算的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初级产品部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国际产品内贸易水平都呈下降趋势;高技术部门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内贸易水平提升较快;服务贸易内各行业的国际垂直分工也有大幅度提升。

    2011年04期 v.27;No.172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 中美双边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赵放;李季;

    利用G-L指数对1988~2008年中美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 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美市场规模及其差异,以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美人均GDP差异与中美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2011年04期 v.27;No.172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贸易政策与措施

  • 中国被诉反倾销寒蝉效应的实证分析

    杨仕辉;魏守道;

    文章简要介绍对华反倾销样本构成、来源和统计指标后,统计分析发现中国涉案产品出口受美国、欧盟和印度的影响最大,受反倾销影响的行业主要有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杂项制品、化学工业、机电设备和纺织品。反倾销寒蝉效应模型实证表明:外国反倾销立案和实施措施对中国出口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反倾销立案给中国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要高于实施反倾销措施所带给中国的不利影响。

    2011年04期 v.27;No.172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印度对华反倾销非市场经济待遇——基于1994~2009年历史案件的统计分析

    张斌;韩润江;

    印度已成为全球对外反倾销和对华反倾销第一大国。文章对可获详情的134起涉华案件的非市场经济待遇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印度对中国实施非市场经济待遇的主要依据是认定涉案企业存在政府实质性干预,确定正常价值的主要方法是印度实际支付或应付价格法和最佳可获得信息法,与同案市场经济待遇中国企业相比,非市场经济待遇对涉案产品反倾销税率的影响显著。

    2011年04期 v.27;No.172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探索与争鸣

  • “碳关税”措施在GATT/WTO体制中的合法性研究

    刘天姿;陈彬;

    "碳关税"措施的规定是针对国内产品征收的"碳税"所进行的边境税调整,但国内"碳税"并不在WTO的边境税调整范围之内。"碳关税"不符合非歧视待遇原则中的国民待遇原则;由于各国环境政策和环保措施不同,"碳关税"也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碳关税"措施不符合GATT第20条(b)款与(g)款的规定,但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解释可能对于"碳关税"措施符合GATT/WTO的相关规则具有积极的意义。考虑到"碳关税"对我国部分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影响,应该依据上述理由予以反对,驳斥欧美部分国家对于"碳关税"措施在GATT/WTO中具有合法性的观点。

    2011年04期 v.27;No.172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经贸论坛

  • 国际贸易、技术变动对我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周申;杨红彦;

    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显示在1999~2009年期间,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主要是行业内部劳动力再配置的结果;利用中国工业部门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方法对国际贸易、技术变革对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国际贸易具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我国工业部门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而技术进步则存在显著降低工业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这与我国工业部门在研究期内的技术进步具有劳动节约型特征有关。

    2011年04期 v.27;No.172 40-4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制度质量、制度稳定性与对外贸易:一项实证研究

    郭苏文;黄汉民;

    高质量的制度是贸易促进型的,而制度变迁对贸易的影响却是不确定的。即使是正向制度的变迁,在短期内也可能会因为制度的不稳定性而产生阻碍对外贸易发展的转型成本。文章利用1995~2009年105个国家的样本平均每5年期的面板数据,从法律制度、微观经济制度和宏观经济制度三个维度来综合考察制度质量和制度稳定性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国的制度质量越高、稳定性越强,其对外贸易增长就越快。制度质量对国际贸易促进作用的发挥,需要制度的稳定性作保障,制度质量和制度稳定性在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2011年04期 v.27;No.172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大萧条前后日本的进出口结构与总供求态势

    刘巍;

    实证分析表明,大萧条时期日本的装备制造业水平较低导致了资本形成严重依赖进口,总供求态势是供给约束型的,并未达到欧美经济强国的需求约束型经济境界。在样本区间内,日本的总供给价格弹性不过0.15,表现为极弱状态。因此,以需求约束型经济态势为基本前提假设的理论框架对这一时期日本宏观经济总量问题的研究均不适用。

    2011年04期 v.27;No.172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 测算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的困境及出路

    吴丹涛;陈平;

    我国学者运用帕氏公式测算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时经常得到大相径庭的结果,笔者认为这是由我国海关统计资料的数据缺陷造成的。文章提出采用"环比-定基"两步法测算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第一步,采用环比的方法用帕氏公式测算每年与上年相比的进出口价格指数;第二步,用定基的方法以某一年为基期进行转换计算,测算出各年度与基期相比的进出口价格指数,然后用相同基期的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测算价格贸易条件指数。通过"环比-定基"两步法可有效解决测算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的困境。

    2011年04期 v.27;No.172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国际金融

  • 论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中国、日本、东盟、德国经验数据比较研究

    萧琛;崔楠楠;

    文章比较分析了中国、日本、德国和东盟四个国家(地区)汇率变动对以美元计价的对美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结果显示中国是唯一在当期存在汇率传递影响的国家,但影响显著为正。短期内德国汇率传递效应最高,中国的传递效应最低。由于中国汇率传递的滞后时间较长,中国累计汇率传递效应值高于日本。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的情况下,人民币保持稳步的升值步伐比汇率上下波动更有利于企业价格的提高。

    2011年04期 v.27;No.172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 债务经济、美元回流与全球经济失衡——兼论后危机时代中国的应对

    肖奎喜;徐世长;

    金融危机予美国经济以重创,美国迫切需要在全球转嫁其损失,以实现其所谓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文章探讨了美国如何借助美元这一霸权货币,通过美元的国际循环在全球进行债务扩散,以及由此造成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当前国际分工格局的错位导致了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美国的高赤字率和低储蓄率是造成经济失衡的根源;美国通过美元输出及美元回流在全球进行债务扩散及债务转嫁;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及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超发货币,这必然加速美元危机的到来。后危机时代经济失衡的治理必须加强中国等新兴国家的作用。

    2011年04期 v.27;No.172 71-7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 近代上海黄金市场效率的实证研究

    魏悦;魏忠;

    近代上海黄金市场是世界三大黄金交易市场之一,位居伦敦、纽约之后,其有效运作奠定了上海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地位。文章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理论,对1921~1935年上海黄金的期现货价格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代上海黄金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是具备一定效率的金融市场。

    2011年04期 v.27;No.172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会议综述


刊名: 国际经贸探索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主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小16开
ISSN: 1002-0594
CN: 44-1302/F
邮发代号: 46-28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国际经贸探索
创刊时间:1985
本刊一直入选: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访问量:568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