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贸易

  • 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两国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晓峰;桂嘉越;

    文章以局部均衡为基础,建立校准模型,从产业层面测算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贸易流量的影响。模拟的结果表明:如果中韩不建立自由贸易区,那么中韩贸易将会较大程度的受到韩美自由贸易区贸易转移带来的影响;如果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则更有利于两国比较优势的发挥。

    2009年05期 v.25;No.149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我国内贸与外贸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

    张睿;

    文章使用我国加入WTO以来的最新月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外贸带动内贸发展的效果并不明显;内贸对外贸的促进作用仅表现为内贸对出口的长期影响。为此,我国应该采取相关对策,进一步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

    2009年05期 v.25;No.149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日本应对外贸摩擦手段变化趋势分析

    刘向丽;王厚双;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后期,日本应对贸易摩擦的手段以双边磋商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双边与多边手段并重成为日本处理外贸摩擦的新趋势。日本应对外贸摩擦手段的变化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我国入世已七年多,与WTO成员关系的磨合期已基本结束,目前已具备适时调整外贸摩擦应对手段的条件。

    2009年05期 v.25;No.149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经贸论坛

  • 全面认识产业国际竞争力 调整我国国际分工的定位

    冯雷;张宁;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多采用以出口数量和国际市场份额为评价的标志。在经济全球化和FDI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出口是多国研发、生产、营销网络等优势要素资源聚集与组合的结果,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本国自身优势的体现。传统理论和方法往往不能在更深的层面上准确地反映一国产业竞争力的真正水平。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重要标志是一国参与国际供应链环节和分享贸易利益的状况。文章尝试着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思路进行了多个角度的探索,并就如何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2009年05期 v.25;No.149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研究综述及最新进展

    方琳;王迎军;

    文章按照分析的层级和对MNC概念化两个维度,回顾评析了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研究所经历的4个阶段。回顾研究发现,随着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不断成熟,学者们越来越多地将研究焦点从关注跨国公司整体转移到其海外子公司层面,一些海外子公司在公司网络中的战略性作用不断增强。此外,对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理论进行了回顾分析发现,它们的演化和融合趋势日渐明显。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海外子公司研究的最新进展,即下属单位角色发展、下属单位创业和逆向护佑研究。

    2009年05期 v.25;No.149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我国制造业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研究

    李俊;

    我国制造业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具有获取稀缺战略性资源、重构企业内分工以及增强消费者认同等独特功效,同时也面临缺乏价值链高端环节运作经验、缺乏高级垄断性生产要素和强势企业文化等弱势困境。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发现,具有某些特定的所有权优势、实施"借力"策略和渐进式文化整合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的成功,而预设交易成功、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却使我国部分实施逆向跨国并购企业付出惨重代价。

    2009年05期 v.25;No.149 31-3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世界先进海港城市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毕斗斗;方远平;

    海港地区与城市是经济高度聚集的重心地带,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海港城市的建设。文章在简要分析港口城市基本内涵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港口城市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的一般规律;以世界著名的海港城市莱茵河口鹿特丹、东京湾横滨和旧金山湾的奥克兰为例,概括了它们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海港城市发展的实际,从基础设施与经济功能建设,信息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航运、贸易和产业国际化,港口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启示。

    2009年05期 v.25;No.149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珠三角经济

  • 跨期知识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实证研究——基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企业的数据

    李荣喜;陈力;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文章首先分析了跨期知识整合的内涵和机制,并根据理论分析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设计了"跨期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的调研问卷",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选择了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地的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并回收了245份问卷,根据分析结果发现跨期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有正向影响。

    2009年05期 v.25;No.149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居民消费、国际贸易与广东经济增长

    胡延平;

    文章通过区分进口与出口,结合我国二元经济特征,分析了国际贸易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通过广东1979~2006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进、出口变动是居民消费变动的原因,出口对居民消费、特别是农业居民消费的影响要大于进口,而对于非农业居民消费而言,进口的作用要大一些;农业居民消费对出口的影响要大于非农业居民消费,而非农业居民消费对进口的影响要大于农业居民消费。

    2009年05期 v.25;No.149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反倾销

  • 美国对华反补贴中的价格比较基准问题研究

    张斌;曹佳佳;

    反补贴与反倾销相似,同样存在价格比较及其基准的确定问题。文章通过考察美国的反补贴立法和对华实践,试图揭示其对华反补贴价格比较基准的原则和方法。虽然美国反补贴法不同于反倾销法,未对"非市场经济"作特殊规定,但调查当局在反补贴立法和以往对市场经济国家实践的基础上,通过2006年以来的一系列对华案件,基本形成了一套基于外部基准的价格比较方法,用于度量中国政府向涉案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和要素(包括资金、土地)的补贴利益。

    2009年05期 v.25;No.149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如何应对WTO过渡期后我国频繁被诉于DSB的窘况

    毛燕琼;

    入世五年过渡期结束后,WTO成员方频频针对我国启动争端解决机制,国际贸易环境日益严峻。与过渡期内我国被诉情况相比,过渡期后的被诉情况呈现出众多特点。面对这一现状,我国应当抓紧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方案,积极应对过渡期后我国频繁被诉于DSB的窘况。

    2009年05期 v.25;No.149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国际金融

  •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福利效应——基于制造业工资的协整分析:1978~2006

    冯晓华;

    文章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以制造业工资为研究对象,考察了1978~2006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福利效应。实证分析表明人民币贬值在短期内确实有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但从长期来看,是无效的。在目前制造业内部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外部经受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适度贬值有助于改善制造业工人的福利,但长期内必须通过改变制造业增长模式,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加大制造业按劳分配的力度等根本措施来促进制造业工人福利的增长。

    2009年05期 v.25;No.149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我国外汇储备与CPI波动动态传导机制研究

    陈碧琼;何燕;

    文章构建IS-LM-BP模型并借助1994年1月~2008年6月(174个样本)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物价波动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和物价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和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对物价波动均产生正向冲击;进出口贸易是物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外汇储备不是物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证实进出口贸易和货币供应量短期内减缓物价波动,但是长期内对物价波动冲击效应显著,加剧物价波动。由此可见,在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物价波动的外部传导机制,内外经济问题都需要高度关注。

    2009年05期 v.25;No.149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国际工商管理

  • PCT国际专利申请、技术缺口及对策研究

    范黎波;吴易明;

    在知识经济时代,研发投入、专利技术与标准竞争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成功要素,跨国公司正在成为专利技术的主要发明者和控制者。文章基于2002~2007年国际PCT专利申请数的面板数据和与之相关的关键信息,解释了国际PCT专利申请的发展趋势及结构差异,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已经从开放经济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静态惠益"和"动态惠益",并分析了中国制造的"技术缺口"及其深刻的基础原因,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2009年05期 v.25;No.149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社会责任公关战略探讨——以温州哈杉为例的研究

    刘藏岩;

    国际化渐进理论认为,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逐步探索、渐进完成的过程。温州民营企业哈杉反规律而成功实现跳跃式成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其成绩尤为亮眼,在进行成功归因分析中,其独特的社会责任公关战略成为其赢得利益相关者支持、顺利跨越文化障碍、有效化解各种危机的关键。

    2009年05期 v.25;No.149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特征分析

    焦方太;

    文章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国际化的基本动因表现为拓展市场和获取资源,主要的竞争优势表现为体制机制优势、低成本制造优势及适用技术优势等。民营经济只有不断培育技术、品牌及人才方面的新竞争优势,才能巩固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2009年05期 v.25;No.149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学术交流

  • 中国当前商务形势

    <正>一、稳定外需是当前保增长的重要工作一是拉动经济增长。按国民经济支出法核算,2007年,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4.7、4.6和2.6个百分点。2008年,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4.2、4.0

    2009年05期 v.25;No.149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下载本期数据

刊名: 国际经贸探索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主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小16开
ISSN: 1002-0594
CN: 44-1302/F
邮发代号: 46-28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国际经贸探索
创刊时间:1985
本刊一直入选: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访问量:422932